[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09-0116-04
态势剖析法,是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常常被用于企业策略拟定、角逐对手剖析等场所,是角逐情报剖析常见的办法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企业要进步并战胜角逐对手,需要充分认识和把握企业自己的条件,即优势原因和劣势原因,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即有利原因和不利原因;其目的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有关的各种主要内外部原因,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根据肯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剖析的思想,把各种原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剖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运用这个办法,有益于大家对组织所处情景进行全方位、系统、准确的研究,能够帮助大家拟定进步策略和计划,与与之相应的进步对策。拟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原因,克服劣势原因,借助有利原因,解决不利原因;考虑过去,立足目前,着眼将来。
1、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各种问题的态势剖析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规范达成了从“统包统配”到“自主择业”的重大变革。本世纪初打造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和机制,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规范和模式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但,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性和非体制性障碍依旧存在。
面对紧急的金融危机形势,大学生就业面临空前的重压,不只增强了大学生就业的紧迫感,而且引发了比以往更多的心理疾病和思想认识问题。这就需要各高校切实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加大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他们的实质问题。
根据态势剖析法,目前大学生就业从内部体制机制看,既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原因,也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劣势原因;从目前金融危机所致使的经济进步困难局面看,既有很多有益于克服就业困难的有利条件,也有一些妨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不利原因。
1、优势原因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与全社会的职位数目和结构、就业市场发育程度、社会保障体系等就业环境密切有关,又与教育系统内部的人才培养数目、结构、水平紧密相连。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加大统筹协调,革新体制机制。经过高校毕业生就业规范的两次重大变革,政府、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就业机制日趋成熟。可以说,无论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相对于美国等国家的政策法规,中国各级政府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各高校进一步加大和改进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三贴近”的原则,不断革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载体。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将来,以科学进步观为指导,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质问题结合起来,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除此之外,各高校学生就业员工,“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想方设法”,抓学生就业工作,并进一步认识到加大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的重要程度。
2、劣势原因
伴随高校扩招,近年来毕业生数目连年走高。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512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m2009年有近611万大学生毕业,比2008年多毕业52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之中、高、低端劳动力相互挤压,社会总体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作为高档人力资源的大学生,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仍然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前者主如果由就业信息不充分、传播不顺畅等缘由导致,后者主要来自于求职者技能与空缺的职位不匹配。当然,也与大学生的生活观、价值观、择业观有关。在传统文化和思维定式影响下,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主流意识仍是去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大的科研院所,很多学生追求的目的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存在差距。而大家对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生活观、价值观、择业观,尤其是揭示和发现金融危机环境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思想心理进步变化的规律,尚有不小差距。假如择业中的思想症结找不准或不解决,以人为本就很难落到实处,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就很难结合起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有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
3、有利原因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国内的不利影响,国内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手段,通过了到2010年底投入总额超越四万亿元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刺激策略。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带动100万人的就业。连同其他配套手段,这类刺激经济的政策将从根本上为就业需要的扩大提供保障。
2009年伊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大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公告》,需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目前就业工作的第一,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手段: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个人创业;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打造和健全困难毕业生援助规范。目前,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进步观的时刻,愈加多的高校愈加清醒地认识到,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程度和紧迫性。就业形势越严峻,越要加大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也是学校提高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要紧契机。
4、不利原因
一方面,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已致使全球经济大衰退,估计没二三年的时间非常难恢复。现在金融危机的走势尚处于不明朗状况,因而还不好准确预测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所产生的影响有多大。但,短期试图消除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毕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劳动力市场首次遇见的重大外部冲击。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很多中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甚至有的效益还很好的企业,因为预期不好,也缩减了用人规模;跨国公司、出口外向型企业对高档人才的需要也在减弱。其次,金融危机给大家带来了心理重压,一些学生在就业 于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教学水平。四是以科学进步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的要紧载体。在学生就业工作中,也要真的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原则,拓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特别有益于构建和谐校园,有益于高校的稳定和进步,有益于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进步观。显然,在大学生中拓展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进步,也是做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器。